2022 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推广奖格式)
项目名称
|
大型复杂移动通信网络智能化运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
|
主要完成单位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未来智联网络研究院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深圳市中兴通讯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
诺基亚通信系统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东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要完成人
(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
|
1.崔志顺(高级工程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整体项目资源协调,加强与国内外领先公司的联系,及时开发先进技术,引领项目产品发展方向,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对创新点1、2、3、4均有突出贡献。研究移动通信网络智能化运营关键技术,提出高效智能化网络全生命周期运维技术和多维协同绿色能效运营技术,是论文《物联网技术在移动运营商网络优化和维护工作中的应用研究》的第一作者。)
|
2.刘大洋(高级工程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主要技术负责人,把握项目进度,分析行业动态,智能运营技术和总体架构选型及设计,提出多个行业首创关键技术,协调内外部资源,保证项目顺利开展。对创新点1、2、3、4均有突出贡献,提出本成果低时延数字孪生建模技术框架。是《一种获取测量报告的方法及服务器》、《一种自动生成基站基带处理板调整方案的方法及装置》、《一种邻区优化处理方法及装置》、《一种无线语音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等7篇专利的第一发明人,论文《EcoRAN新一代基站智能节能方案的研究及应用》的第一作者。)
|
3.蓝万顺(正高级工程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项目总体设计,主要基础理论和核心算法负责人,提出多个行业首创关键技术,组织团队研发方向。对创新点3、4均有突出贡献,提出本成果高效智能化网络全生命周期运维技术,提出高效节能组网方案,是论文《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感知评估方法》的第一作者。)
|
4.杨文俊(高级工程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开展生产需求分析、产品稳定性、可靠性测试验证。对创新点1、2有重要贡献。搭建面向分析的集成化数据环境,构建了基于抽取、转换和加载工具、数据孪生仓库构建和建模的网络多维大数据孪生,完成了数字孪生体的数字模型构建,提出了基于多模型的网络态势评估技术,是专利《一种基于扫频的LTE系统RS平衡确定方法及装置》的第一发明人,专利《一种获取测量报告的方法及服务器》等5个专利的第二发明人。)
|
5.黄川(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未来智联网络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未来智联网络研究院、制定技术方案、组织项目研发、评估项目创新技术的可行性,指导创新演进思路,推动产品技术国际化发展进程。对创新点2、4有突出贡献,提出基于AI的多目标多约束帕累托网络寻优技术,为网络智能优化、多维协同的网络运维技术提供扎实的理论支撑。)
|
6.陆南昌(高级工程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制定项目主要技术方案、组织项目研发。对创新点3、4有重要贡献,重点开展高效智能化网络全生命周期优化与运维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提出基于AI决策的网络调整技术,提出基于软硬联动关断智慧节能技术方案,是专利《<一种获取测量报告的方法及服务器>》的第五发明人,专利《一种邻区优化处理方法及装置》的第五发明人,专利《一种基于扫频的LTE系统RS平衡确定方法及装置》的第六发明人。)
|
7.陆庆杭(正高级工程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项目总体设计与研发、监督实施质量与研发方向的先进性及可靠性、提出多个行业首创关键技术,与行业先进技术对标分析,对创新点1和创新点2均有突出贡献。研究多维异构低时延数字孪生建模技术,提出基于AI联合决策的智能网络优化技术,是专利《一种LTE网络容量均衡优化方法》、《一种LTE系统间流量自适应方法》的第三发明人,专利《一种无线语音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的第五发明人,专利《一种基于扫频的LTE系统RS平衡确定方法及装置》的第七发明人。)
|
8.李虹(高级工程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开展生产需求分析、组织功能研发与测试。对创新点2、3有主要贡献。研究基于业务精准识别的用户感知定界技术,实现对每个用户真实感知的问题评估定界能力。研究全生命周期高效智能化运维技术,对网络覆盖修复、网络故障修复、网络感知修复方面均有创新贡献。)
|
9.何凌(工程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制定项目主要技术方案、组织项目研发,质量控制与监督。对创新点1、2、4有突出贡献,重点开展基于多元特征的网络评估定界技术、混合架构模型的数字孪生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提出基于EFR的能效评估方法,是论文《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感知评估方法》的第二作者。)
|
10.高峰(正高级工程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新技术研究试点与方案的设计、审核,对创新点2和4有突出贡献,提出针对5G演进与天线系统功耗的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天线阵列权值优化方法,提出5G大规模MIMO天线阵列三维覆盖优化方法,基于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两篇论文《5G evolution promoting innovation of antenna systems》、《3D Coverage Optimization Research on 5G Massive MIMO Antenna Array》。)
|
代表性论文
专著目录
|
论文1:<5G evolution promoting
innovation of antenna systems、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2020年21卷、高峰、高峰>
|
论文2:<3D Coverage Optimization
Research on 5G Massive MIMO Antenna Array、2018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2018 IEEE
Asia-Pacific Symposium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APEMC)、2018年05月、高峰、高峰>
|
论文3:<物联网技术在移动运营商网络优化和维护工作中的应用研究、通讯世界、2021年28卷、崔志顺、刘大洋>
|
论文4:<EcoRAN新一代基站智能节能方案的研究及应用、通信电源技术、2019年36卷、刘大洋、刘大洋>
|
论文5:<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感知评估方法、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21年34卷、蓝万顺、何凌>
|
知识产权名称
|
专利1:<一种获取测量报告的方法及服务器>(ZL201610966421.9、刘大洋,杨文俊,吴宝庭,黄海晖,陆南昌,刘少聪、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专利2:<一种自动生成基站基带处理板调整方案的方法及装置>(ZL201510585293.9、刘大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
专利3:<一种邻区优化处理方法及装置>(ZL201611025319.5、刘大洋,杨文俊,吴宝庭,黄海晖,陆南昌,刘少聪、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专利4:<一种无线语音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ZL201610941875.0、刘大洋,杨文俊,吴宝庭,黄海晖,陆庆杭,刘少聪、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专利5:<一种LTE网络容量均衡优化方法>(ZL201710692624.8、刘大洋,杨文俊,陆庆杭,刘少聪、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专利6:<一种时分同步码分多址中Gn接口下载速率预测方法和装置>(ZL201610096727.3、刘大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
专利7:<一种LTE系统间流量自适应方法>(ZL201710693703.0、刘大洋,杨文俊,陆庆杭,刘少聪、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专利8:<一种基于扫频的LTE系统RS平衡确定方法及装置>(ZL201610654653.0、杨文俊,胡志东,吴宝庭,黄海晖,唐焯宜,陆南昌,陆庆杭、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软件著作权1:<移动通信网数字孪生智能优化系统v1.0>(2021SR0953888、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
软件著作权2:<基于AI的绿色移动通信智能运维系统v1.0>(2022SR0954956、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